腹部超聲波
腹部超聲波檢查是一種非侵入性、無痛的影像診斷技術,通過高頻聲波檢查腹部內臟的結構和功能。該檢查可評估腹痛原因、檢查腫塊、監測病變及進行健康篩檢,適用於各年齡層患者。檢查的準備包括空腹8至12小時,並需遵循醫護人員的指示。結果通常可即時獲得,醫生會根據結果給出相應的建議。定期檢查能早期發現疾病,對維護健康至關重要。 腹部超聲波概述 腹部超聲波是現代醫學中最常用的影像診斷技術之一,透過高頻聲波來檢視腹部內臟器官的結構和功能。這項檢查技術已發展數十年,成為醫生診斷腹部疾病的重要工具。相較於其他影像檢查,超聲波具有安全、無輻射、即時成像等優點,讓患者能夠安心接受檢查。 腹部超聲波的定義 腹部超聲波檢查是利用超聲波探頭在腹部皮膚表面移動,發出高頻聲波穿透人體組織,當聲波遇到不同密度的組織時會產生回音,再由電腦處理這些回音訊號,形成即時的影像顯示在螢幕上。這種非侵入性的檢查方式能清楚顯示腹部器官的大小、形狀、位置及內部結構。 檢查的目的 醫生會建議進行腹部超聲波檢查的主要目的包括評估腹痛原因、檢查腹部腫塊、監測已知疾病的進展、術前評估、健康檢查篩檢等。這項檢查能幫助醫生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,制定適當的治療計劃,並追蹤治療效果。 檢查所需的症狀 當患者出現持續性腹痛、腹部脹痛、噁心嘔吐、食慾不振、體重異常減輕、腹部觸摸到腫塊、血液檢查異常、黃疸症狀等情況時,醫生通常會安排腹部超聲波檢查。這些症狀可能暗示著腹部器官存在問題,需要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來確診。 檢查的持續時間 一般而言,腹部超聲波檢查大約需要20至30分鐘完成。檢查時間會因個人體型、檢查部位的複雜程度、是否需要詳細觀察特定區域而有所差異。在檢查過程中,技師會仔細掃描各個器官,確保獲得清晰完整的影像資料。 檢查的非侵入性特性 腹部超聲波檢查完全無痛無創,不需要注射對比劑或使用輻射線,對人體沒有任何副作用。這種安全性使得超聲波檢查適用於各個年齡層的患者,包括孕婦和兒童。檢查過程中只需要在皮膚上塗抹凝膠,以確保探頭與皮膚之間有良好的聲波傳導。 檢查的器官 腹部超聲波能夠清楚檢視多個重要的內臟器官,每個器官都有其特定的檢查重點和診斷價值。透過系統性的掃描,醫生能夠全面評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狀況,及早發現異常變化。以下將詳細介紹各個主要檢查器官的特點和常見問題。 腎臟 腎臟超聲波檢查能評估腎臟的大小、形狀、位置及內部結構。正常的腎臟呈豆形,左右對稱,表面光滑。檢查時特別注意腎實質的回音強度、腎盂腎盞系統的擴張情況、是否有囊腫或腫塊存在。對於腎膀胱超聲波的詳細檢查,能更準確地評估泌尿系統的整體健康狀況。 肝臟 肝臟是腹部最大的實質器官,超聲波檢查能清楚顯示肝臟的大小、形狀、邊緣是否規則、實質回音是否均勻。檢查重點包括是否有脂肪肝變化、肝硬化跡象、腫瘤或囊腫等病變。肝膽超聲波檢查能同時評估肝臟和膽道系統,提供更全面的診斷資訊。 膽囊 膽囊檢查主要觀察膽囊壁的厚度、內部是否有結石或息肉、膽汁的清澈度等。正常膽囊呈梨形,壁薄而光滑,內含無回音的膽汁。檢查時需要患者空腹,以確保膽囊充盈,獲得最佳的檢查效果。 胰臟 胰臟位於胃後方,是較難檢查的器官之一。超聲波檢查時需要仔細調整探頭角度和患者體位,以獲得清晰的胰臟影像。檢查重點包括胰臟的大小、形狀、實質回音、胰管是否擴張等,這些資訊對診斷胰腺炎和胰臟腫瘤非常重要。 脾臟 脾臟位於左上腹部,正常時呈新月形。超聲波檢查能評估脾臟的大小、形狀及內部結構。脾腫大是許多疾病的表現,包括血液疾病、感染、肝硬化等。檢查時會測量脾臟的長徑,並觀察是否有局部病變。 腹主動脈 腹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,超聲波檢查能評估其管徑、壁厚及是否有動脈瘤形成。正常腹主動脈管徑約為2公分,隨年齡增長可能略有增加。檢查時特別注意是否有動脈瘤、血栓或其他血管病變。 可能的疾病 腹部超聲波檢查能夠診斷多種常見的腹部疾病,從良性的囊腫到惡性腫瘤都能有效識別。早期發現這些疾病對於治療效果和預後都有重要影響。醫生會根據超聲波影像的特徵,結合臨床症狀和其他檢查結果,做出準確的診斷。 腎臟囊腫…